实干拼出首季“开门红”——柳钢集团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综述-新华网
新华网 > 广西 > 政务信息推广 > 正文
2025 05/01 10:30:46
来源:柳钢集团

实干拼出首季“开门红”——柳钢集团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综述

字体:

  一季度,柳钢集团关键技术经济指标进步显著,营业收入增长10%,并实现盈利,钢铁行业利润排名同比进步44位,科技研发投入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.2%、28.26%……

  在钢铁行业深度调整期的严峻考验中,一组组数据折射出柳钢集团稳中有进、逆势向好的态势。

  “挖潜能、聚动能、寻突破”,柳钢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李斌表示,柳钢集团把早抓快干实现“开门红”作为首要任务,取得了一季度良好开局,为全区工业经济稳增长注入强劲动能。

  精益管理:算好降本增效“精细账”​

  2025年,柳钢集团以“精益管理年”活动为抓手,强化多基地“产供销运”整体协同,深入推进极致降本、算账经营。

  “全体干部职工坚定信心、干字当头,拧紧发条、开足马力。”柳钢集团副董事长、总经理阎骏说,今年集团朝着“构建一个柳钢特色的精益管理体系、塑造一项持续发展的盈利能力、培养一支专业的精益骨干队伍、涵养一种创新创效的精益文化”的总体目标,深入开展“精益管理年”活动,全力提升企业管理效能,重塑竞争优势。

  3月27日,一批围绕集团战略目标和实际运营问题而策划的“精益大项目”进行了立项汇报和评审。“这些项目的实施,将对集团的整体运营效率和竞争力产生深远的影响。”柳钢集团总经理助理沈敏介绍,除了抓“精益大项目”攻关,聚焦跨部门、跨领域的系统性、根本性瓶颈靶向克难外,柳钢集团还抓“基础模块”夯实,通过标准化作业、精益班组建设等基础模块筑牢管理根基。

  如今,一场全员参与的精益管理变革正在柳钢集团各单位如荼进行。一线车间里自主开发低代码应用的“蓝领创客”,精益现场教学中侃侃而谈的班组长……都是推进精益管理的缩影。

  一季度,柳钢集团三基地综合铁水成本、吨材成本分别降幅24.5%、20.3%;配煤配矿优化节省成本5200万元,物流降成本1.38亿元,生产工序降本更是高达2.85亿元。

 产品升级:“高端化”转型成绩单亮眼​

  在北部湾畔的柳钢防城港钢铁基地内,广西首条3800mm宽厚板生产线正全速运转,一块块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的船板从这里发往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。这条高端产线订单火热,供不应求,成为柳钢集团产品转型的“新名片”。

广西钢铁热轧总厂3800mm宽厚板生产线船用钢板正在进入精轧机。 刘石盛 摄

  “过去我们靠建筑用材为主,现在制造业用材占比超过70%,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。”柳钢科技中心总经理邓深介绍,一季度,柳钢集团“四个百万吨”高端产品(汽车用钢、新能源用钢、船舶及海洋用钢、精品工业长材)销量同比增长42%,成为创效“主力军”。

  今年3月,柳钢集团与钢铁研究总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,挂牌成立“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柳钢分中心”,进一步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。4月7日,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西研究院战略咨询研究项目《广西海洋基础设施及装备材料发展战略研究》在柳钢集团正式启动。前不久,柳钢股份的“高速线材的设计和制造”获得IATF16949汽车行业国际认证,取得驶入全球汽车供应链“通行证”,标志着柳钢高速线材的设计和制造的技术指标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。

  一处处机器轰鸣的施工现场,一款款钢材产品的更新换代,是柳钢集团扩大有效投资,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注脚。

  一季度,柳钢集团完成16.75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,主要投向超低排放、产品结构调整和智能化升级。在绿色化转型方面,已完成了超低排放清洁运输评估监测和公示,有组织、无组织排放改造完成约90%。在产品升级方面,3800mm宽厚板生产线实现稳定量产,400mm厚板坯为高端装备制造、海洋工程等领域提供关键材料;新开发镀锌双相钢、铁道车辆用耐候钢等7个高附加值新产品;研发投入强度达3.5%,将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。

台架式卷钢集装箱班列。梁波 摄

  数智转型:“AI+钢铁”加出新动能

  4月25日,柳钢集团联合中国电信、中兴通讯申报的《“5G+千兆光网”打造柳州钢铁智慧工厂》项目,凭借技术领先性与场景化创新性,在第三届“光华杯”千兆光网应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335个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,斩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。

  柳钢数智化发展中心副总经理王爱华介绍,该项目以千兆光网为基础,采用国产工业PON技术重构网络架构,以光分路器替代传统汇聚层设备,使车间能耗显著下降。同时,定制电磁屏蔽光模块将电磁干扰强度控制在30dB以内,保障轧机控制精度及数据传输稳定性,实现千兆光网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。

  “如今,工业PON+5G创新技术,已经应用在柳钢集团多个生产环节,一个集智慧生产、智慧经营、智慧装备、智慧安环、智慧品控、智慧物流、智慧采购于一体的工业大脑,正助力传统钢铁工厂向智慧化、低碳化升级。”王爱华说。

  截至目前,柳钢专属智能体已全面接入DeepSeek平台,已有13类大模型成功完成对接。组织近万名职工参加“智启新质”系列培训活动,提升全体员工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。

  与此同时,大力推广“AI+钢铁”创新应用场景,探索将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融入钢铁生产全流程,为传统工业注入智慧变革的新动力。其中,开发了转炉炼钢智能看火、数智钢卷平台系统、智能化钢铁分析检测等一系列信息化、智能化技术应用。柳钢的道口无人化感知模型、铁钢界面智能系统已入选2025年第一批广西“人工智能+制造”典型应用场景。

转炉加入铁水进行冶炼。杨庆毅 摄

  市场拓展:“两条腿”走路开拓新空间​

  在广西钢铁成品码头,一艘艘满载钢材的货轮驶向亚洲、美洲等地区市场。

广西钢铁原料码头进行原燃料卸船作业。邹华勇 摄

  一季度,柳钢集团持续开拓海外市场,钢材出口销售量、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33%、57%,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。

  从市场布局看,柳钢集团钢材出口市场更加多元。柳钢销售中心总经理吴庆翾介绍,柳钢钢材出口稳固传统市场,拓展新兴市场,挖掘潜在市场,海外营销取得新突破,拿下几个万吨级的订单。

  国内市场也亮点纷呈。一季度,柳钢集团抢抓广西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机遇,家电用钢销量同比大幅增长187%,持续稳定供应国内家电头部企业;集装箱板在主要销售区域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。汽车用钢领域也加速“上车”,销量同比增长66%。其中,热成型钢成功打入华南、西南汽车零部件市场;新能源汽车用钢销量同比激增106%。

  “柳钢集团将继续抢抓发展机遇,持续发力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,不断巩固企稳向好的良好发展势头,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目标任务,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钢铁力量。”柳钢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李斌说。(王明鉴 阎翔)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牙举成】